2024年中国焦炭行业市场细分研究报告

发布日期:2023-11-19 636人看过 焦炭

焦炭行业在2023年1-10月份继续呈现同比增长的态势,全国焦炭产量为41001万吨,同比增长2.9%。粗钢、生铁和钢材产量也分别增长,表明我国钢铁产业整体上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。然而,10月份粗钢产量略有下降,为7909万吨,同比下降1.8%。

从大连商品交易所的数据来看,焦炭期货的成交量、成交金额和成交均价在2023年1-10月份均呈现下降趋势。成交量减少了4.17万手,同比下降0.54%,成交金额减少了5673.62亿元,同比下降23.76%,成交均价减少了7.26万元/手。然而,10月份的焦炭期货成交量为68.75万手,同比增长26.61%,成交金额为1642.44亿元,同比增长14.14%,成交均价为23.89万元/手。
焦炭期货走势图
在焦炭行业产业链上,炼焦企业主要分布在华北、华东和东北地区。焦炭生产过程中的焦炉煤气成为后续化工产品的原材料,其中化工产品具有较高毛利率。

预计在下半年,国内钢厂将陆续恢复产能,高炉开工率将呈现高稳趋势,从而推动焦炭供应回升。如果成本端的压力得到有效缓解,公司焦炭产品的毛利率有望修复。同时,根据焦炭市场形势,可以适时调整焦炭及其他高毛利产品的产销量,以最大化获取化工产品的利润,以弥补焦炭的亏损。

总体而言,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镇化率的提高,对化工产品和基础钢铁制品的需求将继续增长,推动了对上游焦炭和焦煤的需求。然而,随着焦炭行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技术的不断更新,焦炭行业对焦煤的转换效率提升,对焦炭的需求可能会略有下降。因此,未来焦炭市场发展潜力仍然较大,但需要关注行业内部的调整和变化。

2024年中国焦炭行业市场细分研究报告

国家发改委制订的《“十四五”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》,基本确定了加强宏观调控,重视煤炭对国家能源安全的作用,实施建立煤炭大集团、大公司战略,促进资源的合理综合利用,加强保护环境,抓好洁净煤技术的推广应用,发展替代产业,延伸煤炭产业链等内容。规划明确提出推进能源革命,建设清洁低碳、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,提高能源供给保障能力。

焦炭市场情绪也迎来了阶段性高潮,助推焦炭期价进一步上行。与此同时,7月、8月焦煤主产区安监扰动频繁,焦煤供应出现边际收缩,而下游钢厂粗钢平控不及预期,铁水产量再创年内新高,焦炭基本面支撑同样有所增强,多重利好形成共振,带动焦炭期价振荡上行。

从供需基本面来看,近期焦炭供需两端均呈不同程度的增加。现阶段钢厂高炉开工维持高位,日均铁水产量保持245万吨以上,焦炭刚性需求得到保障,8月下旬焦价首轮提降的艰难落地也印证了需求较好的现状。同时,焦企端逐步提升产能利用率,加大焦炭供应以匹配当前下游的采购需求,上周五独立焦企日均焦炭产量达到71.3万吨,刷新近两年最高点。

从我国焦炭消费结构来看,钢铁企业高炉用冶金焦用量占焦炭消费总量85%左右,钢铁冶炼行业是除“生产和供应的电力、蒸汽和热水”部门之外的碳排放的最大来源,是未来“碳中和”降低碳排放的重点行业之一。压降粗钢产量有助于改善钢材行业供需格局,钢材利润有望增厚,钢企对上游焦炭的价格接受程度也会随之提升,叠加经济六保六稳的要求下,焦炭需求仍有较强稳定支撑。

从焦炭参与企业来看,上游包含晋控煤业、山西焦煤等焦煤供应商和三一重工等设备制造商;中游包括国家能源、美锦能源、山西焦化等企业;下游包括国家电投、山东钢铁等应用行业相关企业。

中国焦炭行业仍然存在着消费侧的支持,消费者可以从可乐系产品中收获收益。特别是在过去的几年里,钢铁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发挥了重要作用。各种钢铁原料的大量使用,使得焦炭行业的供求格局可以有所改变,榨取出更多利润。

目前国内煤炭需求趋势不断攀升,2023年中国的焦炭总需求量将在3000万吨以上,主要依赖于钢铁工业的建设应用发展。据不完全统计,2023年,国家的焦炭总需求量将会达到3000万吨以上。

从长远来看,中国的焦炭行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。由于中国焦炭行业技术水平、原料资源储量和政府政策等优势,预计中国焦炭行业的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,未来五年将以每年3%的速度增长。

焦炭行业报告是从事行业投资之前,对行业相关各种因素进行具体调查、研究、分析,评估项目可行性、效果效益程度,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对策等,为焦炭行业投资决策者和主管机关审批的研究性报告。以阐述对行业的理论认识为主要内容,重在研究行业本质及规律性认识的研究。

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,焦炭企业及投资者能否做出适时有效的市场决策是制胜的关键。报告准确把握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,有效规避行业投资风险,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,牢牢把握焦炭行业竞争的主动权。

相关报告

2023脑机接口行业分析:千亿美元的新蓝海

2024年第三方检测服务市场趋势预测报告